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总是令人兴奋,尤其是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人工智能。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的开始,从能够帮助城市疏导交通的城市大脑,到进入千家万户的智能设备,再到智能手机里的刷脸登录和指纹支付……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18年,人工智能必定会走向实际的产业应用。比如视频理解和编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推动整个视频产业的长足发展,包括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推荐,以及视频生成和交易的正规化和品质化;“刷脸”技术将在2018年成为常态,在众多场景中落地,真正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零售的各个场景中,以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带来购物体验的质的变化;智能机器人,在多年研发和软硬件准备后,将会有多种形态多种功能的机器人走入家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所深入的行业已经突破了我们的理解范围,他一次次地给予我们惊喜。当前,好多人甚至大部分人还认为,人工智能和建筑施工很难融合,他在施工行业很难有用武之地,但是不要局限自己的想象,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了他的施工企业之旅,前段时间广传的砌砖机器人视频便是例证。下面具体说说人工智能在建筑施工行业将如何大展拳脚。
一是bim应用。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带来一项跨时代革命性的重大变革,它颠覆了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依赖平面图进行设计建造的传统模式。bim在建筑工程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翻修等等各个阶段都是可以运用,bim技术所具备的完备、关联、一致、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可出图性等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智慧建筑的发展。bim的应用目前主要有:工程量的统计、施工模拟、可视化交底、节点分析、综合管线碰撞检测等。
二是在材料选购方面。“偷工减料”是一个留存已久的弊病,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人会通过观看或敲打来对材质进行判断,但是,这里容易有一个弊端,有些厂家会将上品和次品相混合,而这是很难辨识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器和计算机视觉解决,在机械臂将建材装运上车的过程中,通过车上的超声波检测器,可以对建材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再借助计算机视觉,人们就不必担心建材数量上的缺少。在所有建材装载上车之后,无人驾驶汽车就会带着这些建材安全到达施工现场。
三是过程控制方面。在施工进程中,最讲究的就是效率和安全。在效率方面,经过大数据的计算,ai系统可以对地形、地段进行完整的分析,以找出最佳地点。而在施工现场,一些工种完全可以让机器人来代替,比如说根据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再辅以计算机视觉系统,无人驾驶打桩车的ai系统可以就准确无误的按照图纸定的位置进行打桩。相比于人类慢慢的进行环境考察、距离测量等,人工智能的“快速”占有明显的优势。
在施工现场,“安全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然而,除了相关部门的检查之外,大多开发商很容易就会忽视这一方面。安全管理如此费时费力,拥有高效率行动力的人工智能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无人机和一些具备攀爬能力的小型机器人身上搭载计算机视觉系统以及相关技术,将扫描到的图像立体化,并与相关模型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在确定之后,通过物联网告知攀爬机器人具体方位,从而快速修复。而在夜间,巡逻无人机和保安机器人也会轮番上岗值班,确保施工现场的财产安全。
四是工程验收方面。用机器人实现工程验收,客户可以提前以简单的表述在系统中输入自己的验收要求。当机器人到达现场,通过激光雷达将周围的一切以3d的形式呈现在系统中,与原有模型进行对比,以找出其中的问题。另外,其还将通过超声波对地板厚度等进行检测,全方面保证房子的安全和质量。然后,在客户提前输入的要求参数之上,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ai系统会分别对建筑的材质、质量进行比对,看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之后,通过通讯系统,机器人会联系客户,实时传送现场画面,让客户对整体作一个判定。这时候,机器人就是一个通讯介质,开发商将通过机器人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交流。此外,在验收过后的维护方面,可以由无人机和机器人来代替,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对房子进行检修和维护。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施工的融合将掀起建筑施工行业的变革。在万众瞩目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工智能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这是“人工智能”首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想象,未来谁能抓住人工智能的风口期,谁就能赢得这一巨大市场。
(泰玺集团信息部)